【深圳商报】30分钟直达大湾区任何角落!中山一院南沙院区3月29日启用
粤港澳大湾区再添高端医疗机构!3月29日上午10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以下简称“南沙院区”)启用仪式在南沙院区门诊广场举行,来自社会各界人士与医护人员共同见证新院区正式启用的历史时刻。

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未来的智慧医院
当天的启用仪式由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主持。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代表医院致辞。
“南沙院区的启用,标志着中山一院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开启了新征程。”肖海鹏院长表示,对标国际顶尖医学中心,瞄准世界医学科技前沿,用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推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把中山一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家医学中心,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赋予中山一院人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从“一张白纸”为起点,历时1700多个日夜,凝聚各界人士的心血和努力,一座现代化、花园式的智慧医院屹立在南海之滨,明珠湾畔。
中山一院南沙院区一期占地面积约233亩,建筑面积50.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500张,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功能于一体。目前,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已经建立可为大湾区提供服务的消毒供应中心、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放疗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等六大中心。不仅如此,院区还设置了精准医学中心、肿瘤防治中心、转化医学平台,以及能提供海陆空全面救治的疑难重症诊治和灾难医学中心,同时部署约3.3万㎡的国际医疗中心,可承接国际人士的医疗保健服务。
中山一院南沙院区与越秀院区实施垂直管理、同质化管理,医疗专家均由院本部统一派出。今年3月1日,首批科室执行主任、专家近80位已正式进驻中山一院南沙院区。

建成大湾区30分钟医疗救治圈
走进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处处透景、透绿、透风,宛如置身一座花园。围绕“静水南沙、医病医心”的理念,中山一院南沙院区设计下沉庭院,各医疗单元按照以学科为中心的“诊疗中心化”理念进行布置,中庭景观的通道能串联各功能单元,医护人员和患者能从诊室“推门见庭院”,舒缓身心。

整个院区“科技感”满满,有“重量级”装备”,更有“智慧”系统。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已投入近20亿元用于各种装备,已配置高质量的PET-CT、PET-MRI、MR3.0T、DSA、磁共振复合手术室、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顶尖医疗系统和设备,帮助医生在手术中实施更精准的操作,提高手术质量和疑难重症诊疗水平。 此外,还打造了智慧一体化物流系统,科学配备智能物流方案,采用智能轨道物流系统、智能气动物流系统、智能导车机器人物流系统、被服动力收集系统、厨余垃圾动力收集系统多套智能物流系统,实现院内物流高度智能化,保障物品高效、安全地输送。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一院按照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标准建设,配置信息联通和指挥设备、移动手术室、移动ICU、车载CT等设备,已建医用直升机停机坪、拟建海上救治码头等基础设施,搭建海陆空立体应急反应与救治体系,面向湾区提供即时响应的全方位高效率救援服务,建成大湾区30分钟医疗救治圈。

有望成为港澳居民就医的试点医疗机构
按照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要求,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布局研发攻关中心,同时以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推动医学人才培养。研发攻关中心可满足近百名PI团队的入驻需求,打造大动物、生物安全、基因动物、无菌动物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为完成国家医学中心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任务提供重要的支撑平台。
2021年3月18日,中山一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签署共建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合作协议,计划面向中国、美国和环太平洋国家开展机器人手术培训与教育项目。当前,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在南沙院区已完成建设,面积约1000平方米,已配置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两台,腔镜培训系统十套,可承接机器人和腔镜手术人才的培训任务,为大湾区卫生健康事业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医学人才。
据透露,为便利港澳居民就医养老,南沙区政府正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未来南沙院区有望成为港澳地区居民就医的试点医疗机构。南沙院区将积极参与各项质量认证,推进大湾区医疗质量的提升及其与跨境医疗服务规则的衔接,便利与境外医院开展业务交流、接受国际商业保险支付等,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
文/记者 姚嘉莉 通讯员 彭福祥 潘曼琪
报道链接:https://appdetail.netwin.cn/web/2023/03/fcec611c38250520b9619e41f4cb82b2.html
报道日期:2023-03-29